读后感:《追风筝的人》

Posted by kelly on November 15, 2014

大家早上好,我今天推荐的这本好书是《追风筝的人》。

这本书的作者是卡勒德•胡塞尼,他出身在阿富汗喀布尔市,后随父亲移居美国。所以作者本人的亲身经历正是这本书的创作背景。

故事主要描述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他父亲仆人儿子哈桑之间的友情、背判、分离和赎过的故事,整个故事跨时30多年,并从侧面反映出当时阿富汗社会的种种现实问题。

本篇文章前半段是描写阿米尔和哈桑的关系从小一起长大,是一对亲密无间的好朋友,但同时哈桑也是阿米尔的仆人,在一次当地举办的追风筝的比赛中,哈桑为了阿米尔,夺得了风筝,但在路上遭到了一群流氓的伤害,阿米尔为了自身的安全,没有挺身而出,反而离他而去,事后,阿米尔怕哈桑向父亲告发他,设法将哈桑赶出家。后半段则讲述的是阿米尔随父亲移民美国,20年过去了,他得知哈桑处于危难之中,良心复苏,决定回国救赎童年犯下的错。

作者描述的文笔细腻生动,阿米尔与哈桑,两人既是从小一起长大的玩伴,却也是少爷和仆人的尊卑不同的关系。正是因为这样微妙的关系,两个人在相处时才会出现各种复杂的情绪。文中,阿米尔既想勇敢去面对,又想逃避责任,想逃避他对哈桑的内疚,最终,他选择了逃避,却永远过不了心灵的那一道坎,他一直在深深谴责自己。哈桑是个善良的孩子,他忍受着侮辱,他却仍是选择对阿米尔忠诚。作者把阿米尔的纠结、自私与懦弱,以及受折磨的良心生动的描述出来。

作者很善于描述心理活动,印象最深的一段心理描写是当作者把自己写的诗拿去给父亲看的时候,他站在父亲面前,满心渴望得到父亲的嘉许。“也许我在那站了不到一分钟,但时至今日,那依旧是我生命中漫长的一秒钟。时间一秒一秒过去,而一秒与一秒之间,似乎隔着永恒。空气变得沉闷、潮湿,甚至凝固,我呼吸艰难。爸爸继续盯着我,丝毫没有一点要看的意思。”空气的沉默,一言不发,呼吸的困难把作者当时渴望又害怕的复杂心情都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当我读到这段文字时,似乎这一刻自己也无法呼吸。

而文中同时也反映出当时阿富汗社会的现实问题,包括种族歧视和地位不平等的问题。因为哈桑是哈扎拉人,所以当地居民经常欺负于他,而阿米尔为了不让别人嘲笑他,在人多时就不与哈桑玩,而且当哈桑遇险时,阿米尔视而不见,选择逃跑。阿米尔从小就被灌输了哈桑是卑微的,他是仆人这种理念,他这种懦弱,并不是后天的,而是从出生起就被环境所影响的。

故事结束了,最后哈桑被塔利班的暴徒打死了,阿米尔收养了哈桑的自闭症的孩子,虽然结局不十分完美,但这仍是个感人的故事,作者想要通过故事传递一个永恒的主题:人性的复苏和无条件的爱。每个人在成长中总是会犯错,总是会伤害身边的人,长大后才明白,有些伤害是无法痊愈的。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犯错、后悔,再用一生来弥补。